特朗普总统再次出招,这次针对的是那些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的非美国公民,尤其是所谓的“润人”群体。所谓“润人”,通常是指那些拥有绿卡或持有非移民签证的人,他们虽然在美国生活,但并不拥有美国国籍。如今,共和党在众议院的提案被纳入特朗普政府推动的“美丽案”,并且这项法案正在努力争取国会的表决通过。
“美丽案”虽主要涉及美国政府预算和提升美债上限的议题,但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其他较小却不容忽视的内容,其中之一便是对非美国公民汇款征收5%的消费税。这项新政策特别针对持有绿卡或非移民签证的人员,如F-1、H-1B、H-2A和H-2B签证持有者,所有这些人都将在汇款时被征收5%的手续费。即便是已经持有绿卡的“润人”们,也依然不被视为正宗的美国公民,因此在向国外汇款时,仍然需支付高额的消费税。
5%的消费税虽然看似不多,但其实是一个相当高的费率。例如,一笔1万美元的汇款需要缴纳500美元的消费税,最终收款人只会拿到9500美元;若是10万美元,则需缴纳5000美元的税费,100万美元则需要缴纳5万美元,以此类推。根据统计,目前大约有4000万持有绿卡或非移民签证的人在美国生活和工作,他们都可能成为这项5%消费税政策的受害者。
由于美国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,大量来自发展中国家的“润人”希望通过进入美国劳动力市场赚取美元,在扣除日常开销后,将一部分收入汇回国内。以印度为例,这个国家的劳工群体是美国三大移民群体之一。根据2023年的数据,印度的“润人”将约230亿美元汇回印度。这些美元被其家人转为卢比,随后在印度国内使用,事实上,这也成了印度政府获取外汇的重要渠道。
这项新政策预计将让在美印度人每年为美国政府缴纳约11.5亿美元的消费税。此外,墨西哥同样是这项政策的“主要受害者”。该国总统辛鲍姆公开表达了对该政策的不满,认为这将损害两国经济,违反了美国政府所宣扬的经济自由精神。墨西哥驻美国大使也在5月13日致信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,警告此举可能导致对合法移民收入的双重征税,且可能带来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。
除了印度和墨西哥外,中国在美人士也将面临该政策的影响。即便不全家搬到美国,仍然有一部分人需要将收入汇回中国。以往,这些人只需支付小额的银行汇款费用,但一旦该新政策生效,他们的汇款将首先被扣除5%的税费,相当于变相降低了他们的收入水平,导致“润”美国工作的性价比大幅下降。
为何特朗普将这项措施纳入“美丽案”?背后的原因很简单——这位商人总统的目标是为美国政府“赚钱”。实际上,加征关税的初衷之一也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,特朗普曾明确表示,通过对进口商品加税,能够为联邦政府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。因此,针对“润人”的新政策便是他为增加财政收入的一项新举措,相比美国公民,从“润人”身上获取资金的政治成本显然更低,毕竟他们无法在总统选举中投票,因此无论是否得罪这些人都无关紧要。
这一政策反映了美国财政状况的严峻。根据最新数据,2025财年美国的预算赤字预计将达到1.9万亿美元,并且这一数字还将持续扩大,到2035年可能增至2.7万亿美元。面对如此庞大的财政赤字,特朗普似乎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,只能通过不断“搞钱”来弥补。
然而,这种短视的财政策略也隐含着潜在的风险。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移民输入国,长期以来一直享有着移民所带来的创新效应。以硅谷为例,外籍技术人员在当地企业中占据了超过60%的比例;而在医疗、工程等关键领域,外籍专业人士的比例高达40%。如果这一政策导致汇款成本剧增,可能会触发人才流失的风险。加拿大、德国等竞争国已提出更具吸引力的移民政策,而欧盟的蓝卡计划对某些领域的移民实行税收优惠,形成鲜明对比。
更深远的影响可能是对美元霸权的威胁。全球跨境汇款市场规模每年超过8万亿美元,其中美元结算占比超过40%。如果对非美国公民的汇款征税得以实施,这可能促使国际社会寻找替代结算方式,并加速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。部分拉美国家已开始测试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,若这一技术得到成熟,可能对SWIFT体系的垄断地位构成挑战,并且对美元的流动性造成负面影响,从而动摇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。